团学实践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团学实践 >> 正文

【暑期社会实践】“寻访红色茶香,赓续精神血脉”——池州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赴徽州区调研

发布日期:2025-07-04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2025630日至71日,池州学院“红茗溯源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,以“寻访红色茶香,赓续精神血脉”为主题,在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与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展调研。团队通过挖掘茶文化与红色革命的交融史,揭示了徽州茶产业在抗战时期的特殊贡献,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文化动能。

 

在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,团队成员通过百年制茶器具、徽商文献及抗战时期的茶叶贸易账本,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:黄山毛峰不仅是徽州茶文化的象征,更曾是抗战时期的“特殊军需”。1938年,新四军在岩寺集结整训,面临物资匮乏的困境。徽州茶商通过茶叶贸易筹措资金,谢裕大等老字号茶号暗中为部队提供粮食、药品等物资。

富溪乡的高山茶园地形复杂,成为游击队隐蔽行军的理想场所。团队成员在走访时,当地老人回忆:“当年红军和游击队常借茶林躲避敌军搜查,茶农还会在采茶时传递情报”。博物馆内展示的传统制茶工艺“杀青-揉捻-烘焙”,需历经高温与反复锤炼,与新四军“铁军精神”的坚韧不拔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。

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内,记录着当地百姓为战士送茶的场景,揭示了茶叶在军民鱼水情中的特殊意义。纪念馆讲解员介绍,抗战时期,徽州百姓常为战士送上热茶驱寒,茶叶成为军民情感的载体,新四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以茶水解渴,茶农甚至将茶叶缝入衣物,作为应急物资。部分徽州茶商以茶叶运输为掩护,协助新四军传递情报、转移伤员。 

从茶马古道到抗战烽火,从传统技艺到红色基因,池州学院“红茗溯源”团队以青春视角解码徽州茶文化的双重密码。当茶香浸润革命记忆,这片绿叶不仅承载着匠心与丹心,更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神火种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供稿: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孔发/编辑:纪拓/审核:谢杨梅)


 

 


下一条:【暑期社会实践】寻访红色印记·汲取奋进力量——池州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赴青阳县开展红色文化调研